从现在开始,要认真过夏天了 |今日夏至
正如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所写:“好久没有感觉出夏日的气息了。海潮的清香,遥远的汽笛……洗发香波的气味,傍晚的和风,缥缈的憧憬,以及夏日的梦境……”
此时的你,冰箱里的汽水和啤酒储备好了吗?背心和T恤是时候换新一波了,别忘了再搭配一双好看的拖鞋;至于周末,是在家里吹空调,等一场急雨?还是穿着你的新拖鞋和T恤跑进游泳馆?等这一次的疫情过去,关于夏天的一切憧憬都有待我们去实现。
夏天的天空总是那么安静,蝉鸣蛙声又总是那么热闹。今天的文章里,我们选了10个有关夏天的关键词——西瓜、冰棍、游泳、蝉鸣、拖鞋、背心……它们出现在周作人、老舍、村上春树、三毛等10位作家的笔下。
一起在他们的文章中拾取这些专属夏天的关键词,体验一个更丰富的夏天吧。
吃
西
瓜
买
冰
棍
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
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于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你,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你,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在朗朗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让家里人能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
喝
汽
水
那是一种玻璃瓶,瓶上没有纸贴的商标,瓶脖子位置上印有突兀的“北冰洋”字样,绝不可以假乱真。瓶里面装的是鲜橘子一样淡黄色的、色泽又不那么鲜艳张扬的汽水。奇怪的是,这种颜色,总在我的记忆里不褪色。我一直挺奇怪,为什么这种颜色让我总也忘不掉呢?
后来,我明白了,虽然我喝过许多种颜色的汽水或别的饮料,其中也有黄颜色的,但都黄得太艳、太扎眼,便也黄得有些发假,让人觉得人工色素太多。“北冰洋”的黄,让你信任,让你觉得就像从刚刚摘下的橘子里挤出的汁水的颜色。
如果说那些黄得发假的汽水有些像现在浓妆艳抹的女郎,“北冰洋”则纯朴得像邻家小妹,让你感到亲近也亲切。在北京,“北冰洋”是本土生产历史最久的汽水了。1951年,它就有了雪山白熊图案的标志,为它起名字的人,我觉得是和翻译“可口可乐”的人一样的高手,因为那时喝汽水都是在炎热的夏天,北冰洋和夏天呈鲜明的对比,凉爽的感觉,从名字上先传递给了你。相比较而言,“可口可乐”显得更直观而实际,“北冰洋”则传递了一种意象,带来想象的空间。所以,我一直以为,如果说“可口可乐”的名字属于现实主义,“北冰洋”则属于浪漫主义。
“北冰洋”最辉煌的时候,是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十年代前期,伴随我度过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最初时光。一角五分钱一瓶,押金五分钱,抱回家喝完后退瓶,或者,根本等不到回家,抱着瓶子,对着瓶口,咕咚咕咚地跟饮牛一样痛痛快快地一下子喝光——这是夏天里最惬意的享受。
那时,除了传统的酸梅汤,北京几乎没有别的什么饮料,作为汽水,“北冰洋”独步天下,到处都可以见到它那雪山白熊的图案和小瓶子里装满的诱人的黄颜色汽水。在五六十年代,“北冰洋”的橘子汽水和义利的果子面包是绝配,成为老北京人抹不去的一种集体记忆。
——肖复兴《咫尺天涯:最后的老北京》
穿
拖
鞋
天热了,穿拖鞋最爽脚。商场里,货架上的拖鞋五花八门;居室中,脚底下的拖鞋千姿百态。视线里唯独不能再现的是儿时的最爱——木屐。恍惚间,耳旁似乎又从窄窄的街道上悠悠地传来了「啪嗒、啪嗒」的木屐声。
当然,木屐如果不配上攀带,是不能谓之为木屐的,也不能发挥其作用。一般人将旧车内胎中的绷布作攀带用,也有人拿「刮刀布」取代。我见舅舅在家中翻箱倒柜,却找不出这二样东西来,无意中发现床里壁外公那条八成新的帆布皮带,宽窄和硬度恰到好处,也不管好歹,马上用剪刀一刀两断,两刀四段地取了好几双木屐的攀带。将其中的二段用钉子安上后,既美观,又实用,脚套上左看右瞧,觉着有这攀带相配,如同好马配好鞍,木屐就比人家的高了好些档次。至此,一双走着会发出「啪嗒、啪嗒」声响的木屐就这么实实在在地穿在我的脚上了。
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舅舅的干劲更足了,操作起来也益发顺手,款式花样越来越多:有坡跟的、立根的,斜搭攀的、三角形搭攀的,以至于到后来,家中所有的人都拥有自己一双木屐。
穿木屐走路发出清脆的声音,我躺在外公外婆的床上,听着各种各样的木屐声,真是有趣极了。有些人很会走路,你光听木屐发出来的声音就知道了,很有节奏感,就像是一首动听的乐曲。
下
大
雨
——周作人《苦雨》
听
蝉
鸣
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半个天空。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音。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出
点
汗
闹钟的铃自一放学就停止了工作,可是没在六点后起来过,小说的人物总是在天亮左右便在脑中开了战事;设若不乘着打得正欢的时候把它们捉住,这一天,也许是两三天,不用打算顺当地调动他们,不管你吸多少支香烟,他们总是在面前要掐脸,及至你一伸手,他们跑得连个影儿也看不见。早起的鸟捉住虫儿,写小说的也如此。
这决不是说早起可以少出一点汗。在济南的前伏以前而打算不出一点汗,除非离开济南。早晨,晌午,晚间,夜里,毛孔永远川流不息:只要你一眨巴眼,或叫声“环”——那只小猫——得,遍体生津。早起绝不为少出汗,而是为拿起笔来把汗吓回去。出汗的工作是人人怕的。连汗的本身也怕。一边写,一边流汗;越流汗越写得起劲;汗知道你是与它拼个你死我活,它便不流了。这个道理或者可以从《易经》里找出来,但是我还没有工夫去检查。
——老舍《夏日一周间》
大
背
心
打我记事起,跨栏背心就是夏天男人的时尚,经年不变,且都是白色的。尤其北京大爷,左手托一西瓜,右手摇着大蒲扇,见谁都打招呼,高兴时背心还卷至乳头之上,此画面定格为童年记忆。
背心这一简易服装起源于汉朝。汉朝叫“裆”。汉朝有一书生刘熙在《释名·释衣服》中解释过:“裆,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到了唐宋之后,俗称“背心”。背心明清之后又喜欢称坎肩,马甲等,最牛的是清朝的“军机坎”,讲究十三扣,又称“十三太保”。只有朝廷要员才能获准穿着,后来竟变成了官员的礼服,频频出现于正式场合。
背心与中国古代背心不同,比其更加省料,更加贴身;有一说它最初出现时就是为跨栏运动员设计的,还有另一说跨栏乃“挎篮”,如同民间挎篮于肩买菜一样,不管哪一说都不影响此背心的流行。尤其男孩子的青春期,练上些日子,浑身疙疙瘩瘩的肌肉,煞是好看,很吸引女孩子。
后来不知从哪天起,也见女孩子穿跨栏背心,表演健美什么的。这个比较抢北京大爷的风头,过去形成的跨栏背心属男子专利,被改革开放的女子们轻而易举地打破了。女子也顶半边天,什么事情女子一较劲,大都是男子还真不怎么行。北京大爷抵不上朝阳大妈。
这些日子天太热,走到哪儿满眼都是大白背心,也不分大江南北,构成最具中国风的中国特色。
——马未都《大背心》
游
泳
池
凉
啤
酒
“论喝啤酒,瓶装的要远比罐装的美味。”这句话我以前曾经写过。我还说过“然而在日本,由于嫌麻烦,不知不觉间便喝起罐装啤酒来”。您还记得吗?呃,不记得也没关系(参见《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虽然如此,我在美国生活时却基本只喝瓶装啤酒。到超市的货架前一看,上面摆放的大多是瓶装啤酒;再看看顾客,选择成箱的瓶装啤酒的人也比买罐装啤酒的多。大概是更多的人觉得“啤酒还是应该喝瓶装的”吧。尽管搬运时多少有些沉重,人们似乎也不介意。
另外,国外有不少啤酒公司从不生产罐装啤酒,他们的方针就是“我家的啤酒,请各位只喝瓶装的”。不知何故,我爱喝的啤酒大多是这类公司的,比如滚石啤酒、艾尔啤酒、山姆·亚当斯啤酒。我的冰箱里常备这三种牌子的啤酒,根据心情挑着喝。
还有一个我喜欢的牌子,不仅有瓶装,而且也卖罐装的,那就是蓝带。并不是说特别好喝,但味道清清淡淡的,适合过午时分随意喝上几口。我住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时,附近有个酒吧卖蓝带的生啤,夏日炎热的午后,我常常去那里喝一杯。电视里总是在播放波士顿红袜队的比赛实况。
从前小泽征尔先生来家里玩,我从冰箱里把这四种啤酒拿出来,问他:“您要哪一种?”他大为感动:“哦!还有蓝带呀!”
据小泽先生说,他在纽约给指挥家伦纳德·伯恩斯坦做助理时,几乎没有收入,只好过着穷日子。啤酒也只能喝最便宜的,那便是蓝带。现在蓝带已经算不上特别便宜了,但从档次上来说,大约算是“工人阶级”的啤酒,不是那种高格调的“设计师的啤酒”。大师面带无限感慨:“啊啊,好怀念哪,让我想起从前的穷苦年代了。”说罢大口大口喝起蓝带来。当然,能让客人满意比什么都好。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老爷车》的主人公,是个顽固不化、倔强坚韧的退休汽车组装工,常常坐在悬挂着国旗的自家门廊里喝酒。他喝的啤酒一成不变,也是罐装蓝带。他双脚搭在栏杆上,百无聊赖地望着狭小的前院,就这样拿着罐儿喝,喝完随手捏瘪。捏瘪了的空罐在脚下堆成山。怎么看都像蓝领工人建房聚居的底特律一角的风景,蓝带啤酒与这一幕很相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在曼哈顿的廉价公寓里,小泽征尔先生喝的蓝带啤酒肯定也和那风景很相配吧,我想。”
——村上春树《爱吃沙拉的狮子》
也不再想将远方的美丽及自己的快乐和爱的人分享。
我的心已不再是春天,我的心已是夏天。
我比当年更优雅,更内敛,更深刻,更洗练,
也更心存感激。
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别无所求。
我乐于让阳光晒熟。
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号推送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在这种规则下,读书君和各位的见面会变得有点“扑朔迷离”。
数据大潮中,如果你还在追求个性,期待阅读真正有品味有内涵的内容,希望你能将读书君列入你的“星标”,以免我们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过。